“杨波聊天记录”冲上热搜,网络挂人的三类法律后果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肖潇 北京报道脱口秀演员杨波的“出轨风波”还在继续。事情起源于2月1日,一名粉丝发长文指控杨波在有女朋友的情况下隐瞒恋情,劈腿粉丝,导致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小三”。杨波为笑果文化旗下脱口秀演员,在参加《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的过程中获得一定关注度,参演了待播都市剧《失笑》。2月2日,杨波以长文回应,承认在有女朋友的情况和该女子接吻,但否认自己隐瞒了恋情,并称女方“知三当三”且对自己死缠烂打,“精神不正常”。该长文对女方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斥责,包括曝光女方姓名、院系、学校、微信聊天记录等。同日,带有女方姓名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女方随即否认了“知三当三”,并称对人身攻击、泄露个人信息和网暴等行为已经报警。2月4日,杨波发表有轻生倾向的微博。该条微博发布一小时后,杨波报平安,表示为自己不成熟的行为道歉,并会注销微博。21记者于4日当晚实测,已经无法搜索到杨波微博账号和此前发布的微博。在持续发酵的三天中,事件引发了大范围讨论。除了名人和粉丝关系不对等、情感不忠等道德问题,隐私曝光也成为一大关注点。记者为此咨询了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夏海龙,夏海龙提醒这次事件可能涉及三类法律后果:第一,擅自曝光他人姓名、学校等信息,属于典型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在此前的司法判例中,描述交往细节的文字、书信、对话视频,都曾被明确判定为个人隐私。任何未经允许擅自公开对方信息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侵犯隐私。“判断侵犯隐私行为的严重程度,主要看私人生活被干扰的程度,以及私密信息、私密活动被传播的范围。从这个角度讲,个人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被曝光者的隐私权遭受侵害的严重程度就越高。”夏海龙说。此前有指控学术不端行为的文件在社交平台流传,当中也曝光了普通人的个人信息,但跟本次事件有着本质不同。夏海龙指出,后者属于纯粹的私人事务,而前者关乎公共利益。《民法典》的规定显示,为社会公共利益实施舆论监督等行为,可以合理使用个人信息。涉及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曝光行为才有一定合理性。第二,作为明星,“挂人行为”有可能煽动粉丝进一步网暴。夏海龙解释,“在这样纯粹私人纠纷中,局外人很难了解到完全真实的情况。如果当事人不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维权,而是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将私人事务公开化,难免会导致粉丝、网友发表偏见性言论,很有可能引发网暴。”但他也坦言,要判断挂人这一行为是否引起了网络暴力并追责,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相关判例很少。目前来看,在法律层面上划分“挂人”和“引发网暴”的边界,主要依据是舆论的规模、数量。这意味着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尤其应当意识到自己一言一行可能引发的后果。网信办近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将挂人行为归类于“网络戾气”。在2023年11月开展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中,七类被严打的现象中第一类便是:“以揭露、批评等名义恶意‘开盒’‘挂人’,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个人照片、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攻击谩骂。” 相关内容、账号会依此面临删除、封号的后果。第三,平台责任。如果当事人向平台投诉了侵权内容,或者遭受网暴,平台需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删除相关其侵权内容。除此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在此前采访中曾告诉21记者,争议性事件登上热搜、热榜,会使事件处于高曝光环节。比如本次事件中,杨波粉丝的个人信息就两次登上微博热搜,无疑会放大被曝光信息的传播范围。考虑到这一点,平台的角色值得重新探讨。刘晓春此前建议,平台应该调用更多资源,在高流量时期及时干预,做好事前和事中的舆情审核。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